中药资源普查系列报道--参加中药资源普查有感

发布者:中药学院发布时间:2019-05-19浏览次数:2744

  我叫孙伟,是中药学18(四)中药学一班的一名学生,430日至53在中药学院孟祥松、闫攀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利用五一小长假这一难得的时间,从学校出发前往阜阳市开展全国第四中药资源普查阜阳市辖区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在为期四天的普查工作中,我们一行9人,深入各个乡镇,针对当地的中药材野生和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采集制作了大量药用植物标本,走访了农户和中药材基地负责人,了解了当地的中药资源分布状况、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几天的普查工作下来,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见到了很多未曾见过的药用植物,看到了每一味中药背后的故事,这不仅加深了我对中药的认知,更提升了我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坚定了学习中药学专业的信心。

  起初,我对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印象很模糊然而随着普查工作的深入,我越发感觉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辛苦和充实。从早晨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下山,普查队队员为了寻找药用植物,在辖区内不停穿梭,并利用休整的间隙,进行标本压制,如若不是参加这次普查,我会很难想象我的手机计步会达到三四万步记录,很难想象在茂密的树林下哪棵不起眼的小草就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我更不敢相信,普查过后,我已经可以将自己最初经常搞混的药用植物准确的区分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的获得是需要求知和认知的。普查工作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我清楚的了解了部分中药的外在形态、生长环境、加工过程,并认识到中药的功效和它的生长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这样的一种实践形式,对于我记忆这些药材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课本上中药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是变成了一个个熟悉的朋友,形象可感这也启示我在未来的专业学习中,要多走进自然、走进药材市场,通过多多实践的方式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

  来自贵州大山的我,曾经天真的以为,中药的资源一直都是野生的,数量巨大资源丰富的,中药的作用也一直局限于治病救人。随着普查的进行,我逐步意识到野生资源的匮乏,我国中药资源的紧迫局势,更意识到中药资源巨大的观赏价值。在阜阳辖区,我们见到了大片的浙贝母种植实验基地,延胡索种植基地,我们见到了,灿若云霞美不胜收的芍药花海,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片药用植物,它完全可以取代观赏花卉让人们去读懂他的美。药用植物的栽培不仅可以入药还充分的发挥了他的观赏价值,可谓“华而有实”啊!它不仅有实实在在的药用价值更有美丽的观赏价值,请允许我在此为中药植物点赞。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机会是留给勤奋的人的,现在的我就像是一张白色的宣纸,未来的画卷在等待着我去描绘。这次的普查学习给了我很深刻的启示,未来我将好好学习理论知识,加强自身实践技能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药人才